植作發聲 - 自然與科技 / 節制與詩意

#duahostore 將不定期分享一些人與產品的真實故事,以及一些日常的姿態。

蔡瑋德 Nick Tsai模組合成器使用者 / 實驗環境音樂創作者 / 產品設計師,喜歡蕨類、蘭花與花椰菜。

目前正在進行的
「植作發聲 plant sonification」是一項實驗、環境 (experimental / ambient)電子樂的創作計畫。創作計畫為期一年,每個月挑選一株喜愛的植栽,藉由過去自己對植物的喜愛和培育經驗,從中觀察不同植物的習性和生長方式,再透過感應貼片去擷取其中的微電流(雜訊、波動),並將採集到的聲響做為核心動機發展成音樂語彙。

「植作發聲 plant sonification」的創作過程,看似隨機且不可控制,單純利用自然界中有機體的電流訊號,結合自身當下的心境和對雜訊的理解,在有限的輸入條件中,用開放的態度探索自然與科技對話的可能性與平衡,是在節制的創作過程發展出其詩意的結果。 
 
 
Upon the Route - 02 Route by Nick Tsai
 
plant sonification - 07 Dendrobium anceps by Nick Tsai

 

2020年獨立發行EPUpon the Route2021年開始的「plant sonification 植作發聲」計畫,皆定期上傳至Soundcloudbandcamp

 「我認為理想中的家一定要有植物,音樂也要有。」—— Nick Tsai

 

 Q:請您介紹一下自己 

Nick:我叫Nick,本名蔡瑋德,做環境音樂和實驗電子的創作,使用的樂器是模組合成器。目前在做的計畫是「plant sonification 植作發聲」,利用我喜歡的蕨類和蘭花,透過感測裝置讓合成器產生聲響。
 Q:從事音樂的機緣?

Nick:音樂是一直喜歡的,大概從高中的時候和朋友玩樂團,當時玩funk和rock,我彈bass。後來我們團休團了,在台中也比較少玩音樂的朋友,我也更focus在工作上,所以那段時間比較少表演或組團。 

直到2018年我開始學合成器,當時聽了很多電子音樂覺得很有趣,跟之前搖滾給人的情緒差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到了,小時候會需要很多熱血的心情狀態,接觸到電子音樂後發現更多聲響的可能性,它某種感受程度上很抽象,也與自己內在的一些難以言喻的情緒相當共振。於是我開始研究,找老師慢慢學習和入坑,設備越買越多。  Q:為什麼創立N Studio?工作室的經營範圍?

Nick:工作室一開始是以植物為主。當時搬來這間工作室,前後都有花園,前一位住戶留了一些植物給我們,當時想說試著照顧看看。在照顧的過程中慢慢認識各種不同的植物,後來發現自己蠻喜歡蕨類,蕨類也很適合在這個空間生長,因為這有點潮濕。後來越種越多,接著我們開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分享或賣這些植物。有些植物會長出側芽,我們會把側芽切下來去市集賣。

經營植物在2016年左右,當時也沒有想過跟音樂會走到一個交叉口。目前的經營範圍主要偏向音樂演出和工作坊,偶爾接配樂,例如嘉義設計展的展場音樂。 Q:可以分享您的音樂創作過程或靈感來源嗎?

Nick:最近是植物,蘭花或是蕨類,喜歡它們的姿態和生長的樣子。我蠻享受在「plant sonification 植作發聲」這個計畫內,能把我兩個喜歡的事交會,其實創作時我蠻樂於挑戰找到植物和合成器更多可能性。

也思考過可以做展出裝置,把植物放在一個空間中,使用夾具去偵測植物的電流,進而展出一段音樂,隨著它的電流波動做變化。植物的保水率或空氣的濕度都跟電流有關,如果人去觸摸葉子,人的電流會傳導產生電位差,可以觸發合成器發出不同的聲音,展出可以是互動性或靜態的。  Q:為什麼偏愛蕨類、蘭花與花椰菜? 

Nick:因為我喜歡吃花椰菜,不曾採集它的聲音,單純食用。

所謂植物發聲是我們透過感測裝置的設定去擷取任何有機體上的微電流,其實微電流就是雜訊,很亂的波動。當我們擷取到這個波動,接著設定一個臨界值,當波動超過臨界值,感測裝置就會輸出電壓訊號到合成器,就可以把這個聲響做為核心動機去發展。但蠻有趣的是,其實就算是被切斷的花椰菜還是會有電流訊號,訊號的關鍵是保水率,當有機體上表面的含水率高時,它的波動會相對明顯。表面比較粗糙的植物會比較難感應到電壓,它的電壓訊號會更低和更不穩定。像是龜背芋就比較容易感測到訊號,因為它的葉面光滑含水率也高。有些蕨類上會有一層絨毛,其實就會很難感測,像我之前做表演遇到的尷尬情況,用了一顆植物,但一直感測不到它的訊號,所以演出前會選擇較容易感測到電流訊號的植物。

每棵植物,或同珠植物不同的位置都有不同的訊號,但衍生出的聲音是由我來創造的,是在那個當下的詮釋。像是寫歌的動機,今天心情是好的,在音樂上可能就會用大調音階詮釋,去感覺植物的狀態,過程蠻感性也蠻理性的。如何把訊號轉換成音樂需要相對應的方法,有點像當下的我和植物共同創作出的一段音樂。 

Nick與新媒體藝術家吳冠儒 @wu.kj合作開發的觸控裝置。為植作發聲的必要元件,用來感測有機體上的微電流,再轉譯成合成器可用的電壓訊號。

 

 Q:可以和我們分享您最近授課印象深刻的故事?

Nick:我會跟不同空間合作,有些空間會提供植物,他們提供的植物會有不同的眼光和個性,都是不可預期的。在上課過程會請學生去感覺當下的空間氣氛,和植物帶來的色彩,經過觀察植物去詮釋和結合不同的音樂狀態。 

 

 Q: 工作室未來的計劃?

Nick:最近想要努力把第二張樂團音樂的EP趕快做出來。我個人創作是ambient和實驗電子音樂,我想把這個風格加入。鼓手是爵士底,目前也在磨合,在比較即興的狀態下共同完成音樂,風格定位在電子和爵士之間,目前是希望以節奏方向出發。 Q:您認為理想中的家是什麼樣子?通常是如何選購生活單品?

Nick:一定要有植物,音樂也要有。我不是極簡生活的人,我的東西太多,也不期望自己可以達到那種狀態,但會隨著時間檢視東西的需要性,慢慢汰換。我通常添購產品會做很多功課才下手,像是我會研究合成器有哪些功能,和想像出我大概可以做出什麼音樂可能才會買,比較少衝動購物。

Nick在工作時常使用Fisherman’s Backpack

 

 Q:您的主業是產品設計師,在工作或生活上對器物的選擇標準?

Nick:我比較希歡不要太多裝飾的產品,設計簡單和價格合理,這樣就很好了。我不太喜歡所謂的多功能產品,比方一張凳子就好好做好它的職責,提供凳子的穩固和好坐,美感上符合我想要的狀態就很好了。 Q:為什麼選擇KIWEEFisherman’s Backpack

Nick:光是設計上簡單,收納空間多,我就會很開心。有電腦袋,外觀乾淨,在工作上會很常使用,因為平常工作需要繫帶很多線材,它有兩個內包可以把線材卷好分類不會凌亂。

 

 Q:分享您最近常聽的歌單?
 

Instagram @nick.tsai.140  @nick.tsai.2
 

/ 文字編輯:duahostore & Nick Tsai
/ 圖片提供:duahostore & Nick Tsai

返回網誌